假如市面上一辆15万元的新车,只须9万元出头就能拿下,你会买吗?这,就是车圈闹得沸沸扬扬的“零公里二手车”。最近,有车企高管吐槽:“目前有一种怪象叫零公里二手车,它上完牌照即使注册了,仿佛是卖出去了,但又回到了二手车交易市场。”
关于零公里二手车,现在尚无权威的官方概念,业内一般指的是那些已完成汽车登记手续,名义上是“二手车”,但实质行驶里程几乎为零的新车。事实上,零公里二手车在市场上早就存在,刚开始称为“包牌包税车”,价格比正常价格偏低。
不过,目前车市交易关系已发生巨变,供远大于求。零公里二手车现时的出现,根源是车企对销售量的过度追求,是行业“内卷式”角逐下的畸形销售套路。
第一,为缓解库存重压、加快资金回笼,一些商家常会将滞销的新车提前上牌,转为二手车形式底价供应,迅速出清库存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,截到今天年5月末,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345万辆,较2024年5月增加16万辆,行业库存持续处于高位。对于汽车流通行业来讲,现金流就是生命。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当下,库存车对商家的现金流非常不友好。伴随市场销售淡季的到来,商家去库存重压必然加强。商家需要迅速回笼资金,才能保持业务的健康运转。
第二,部分车企通过销售返利、金融贴息等激进的商务政策,诱导或迫使商家超额采买车辆。比如,某4S店月销售能力是100辆车,却因政策勉励被迫采购120辆甚至150辆。超出市场需要的这类汽车,非常大一部分会通过零公里二手车途径底价批量卖出,结果让“高价拿货、底价甩卖”成为行业正常状态。
除此之外,少数车企在新车下线后也会直接办理上牌手续,将未真的售出的汽车计入销售量数据,打造热销假象。买家会跟从选择和购买销售量榜排名靠前的品牌,使得品牌获得资本市场更多关注,且能为企业品牌营销活动增加势能。相反,销售量榜排名靠后的品牌,常会被舆论唱衰。如果是自己资金链再紧张一点,甚至还有被传“退市”“破产”的风险。
不能否认,零公里二手车销售模式能够帮助车企去库存,但也在一定量上压缩了车企收益空间,甚至加剧亏损。从买家角度来讲,购买零公里二手车看上去在价格上得便宜,实则隐藏风险。譬如,可能丧失首任用户专用权益,转价格格也会贬值更多,进而强化买家对价格体系的不信赖感。
问题还在于,零公里二手车的出现,扰乱了新车销售与二手车买卖的正常秩序,破坏了市场真实供需关系,导致市场数据失真。假如车企用失真的数据来研判市场走势和制定产销计划,就会误导资源配置,加剧行业内卷,拖累汽车产业优质进步和好生态构建,其风险不可小觑。
零公里二手车的出现,不止是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的延续,更是整个行业在过度内卷下的畸形角逐。治理零公里二手车乱象,亟待有关部门加大对二手车注册和上市监管,打造完善汽车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,严控上牌即转售行为。若不可以触及内卷根源,乱象恐怕只能换个形态继续上演。